首页
搜索 搜索
关注

西双版纳“南糯山”为什么又叫“孔明山”,与诸葛亮有什么关系?

2023-03-30 06:02:01 彩云趣话


(资料图片)

在西双版纳的勐海县境内,一左一右矗立着两座著名的古茶山,即巴达古茶山和南糯古茶山,两座山好像女人的两个乳房,拱卫着西双版纳这颗祖国西南边陲的璀灿明珠,也养育着西双版纳的生灵。

南糯山是僾尼族居住地,僾尼人称“南糯山”为“孔明山”,他们认为南糯山的茶树最早是孔明栽种的。

公元220年至222年期间,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。公元223年,刘备攻吴,不料失败,撤军途中死于永安,形势对蜀极为不利。南中地区(即今云南、贵州和四川南部地区)开始揭扞反蜀。公元225元春,为稳定蜀汉局势、扩宽后方,诸葛亮不得不开始率队远征南中。南征期间,诸葛亮采用“心战为上,兵战为下”的战略,在云南上演了“七擒孟获”的闻名天下的故事,为天下称道。公元225年秋南征结束。

今天,在成都武侯祠内有楹联:“能攻心,则反侧自消,从古知兵非好战;不审势,即宽严皆误,后来治蜀要深思。”就是对诸葛亮南征南中地区攻心战术的概括。

诸葛亮南征,平定了西南边疆,稳定了蜀汉局势,促进了云南的经济发展,改善和建立了良好的民族关系。诸葛亮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影响很大,孔明山就是证明。甚至传说傣族的竹楼干栏式,是诸葛亮根据他的帽子样式所设计,哈尼族僾尼人的短裙,也是诸葛亮根据他的扇子款式设计的,这充分说明了诸葛亮在云南的影响力,以及云南各族人民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。